訪問播出內容
為了緬懷逝去的至親,有的人選擇將骨灰深埋地下,常常祭拜,有的人選擇將骨灰供奉在家裡,和親人一起走過漫長的人生。還有一些人,他們選擇將骨灰做成鑽石,隨身佩戴,仿佛親人從未遠離。下面就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瞭解。
一年前,駱太太的丈夫因患鼻咽癌過世,享年40歲。駱太太將丈夫的骨灰做成兩顆鑽石,鑲嵌在項鍊吊墜上,送給一對年幼的女兒。她表示,製作這樣的“紀念鑽”其實是丈夫的遺願,丈夫擔心五歲和七歲的女兒不能走出悲傷,更遺憾不能陪伴女兒們成長,看不到她們成家立室。
香港市民 駱太太:這個是他身後事的一個遺願,也是一個補償,他也很想這樣做,然後我們就決定將他的骨灰做成紀念鑽,一人一顆,是給兩個女兒的。因為他知道自己不能 陪著他們成長,到時候等他們結婚,進教堂也不可以拉著他們的手進教堂,他也覺得很遺憾,所以他就決定做成鑽石給他們。他們一方面可以當做一個嫁妝給他們, 帶著這條項鍊進教堂去行禮結婚就好像帶著爸爸進教堂一樣。
將駱先生骨灰做成鑽石的“紀念鑽”公司2004年成立於瑞士,香港辦公室成立於2008年。公司業務發展經理朱明向記者介紹,製作一顆“紀念 鑽”是非常複雜的過程,需要客戶提供500克骨灰送到瑞士實驗室,先進行物理化學分析,再經過一系列高溫高壓的晶體合成步驟,最後切割打磨才可以完成。切 割好的0.5克拉“紀念鑽”費用在8萬元港幣左右。
朱明表示,自2008年以來,他們已經為接待了超過1000位元客戶,客戶大部分在35歲至55歲之間,95%是香港人,5%是內地人。
朱明說雖然製作一顆“紀念鑽”價格不菲,但這並不是公司初期業務發展受阻礙的主要原因,最主要還是文化上的不認同。
“紀念鑽”公司業務發展經理 朱明:發展業務中我覺得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客戶這種產品的不理解和不瞭解。因為中國傳統文化都是土葬,我們這種方式是比較先進的,比較新興的,比較獨特的。所以大家不太理解。有一些人甚至會覺得挺奇怪的。
駱太太也遇到這樣的問題。駱太太和先生都是在中國傳統家庭出生長大的,她的父母是潮州人,丈夫的父母是香港原住民。當她宣佈要做“紀念鑽”的時 候立刻引來長輩的強烈反對。因為一方面長輩們相信入土為安,一方面丈夫身患惡疾去世,長輩們甚至懷疑佩戴“紀念鑽”有可能給年幼的女兒們帶去厄運。但是她 自己不相信“厄運”這樣的說法,因為信仰基督教的原因,她和丈夫對生死有自己的理解。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